小学部站
中学部站
手机版站
农大主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新闻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学校新闻
教育教学
资料下载
法律法规
学校介绍
清风社团
学生工作
教工之家
创客空间
运动现场
教学管理
教师荣誉
德育之窗
科室介绍
网站首页
小学分部
农大主站

英语教学中语篇研读的意义与方法

时间:2021-11-26 08:21:21 │ 作者: │ 来源: │ 点击数: │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明确了将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新时期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这一目标聚焦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以达到落实立德树人和学科育人的根本目的。英语课堂教学因此需要转变以传递知识和发展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主题为引领、语篇为依托、活动为途径的新的教学模式,推动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整合发展,引导学生转向以意义探究、语言建构、综合运用、思维发展、文化交际、解决问题等为主要特点的学习。学生需要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从多种类型的语篇中获取文化知识,通过分析、论证、批判、评价等活动,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辨别真善美,汲取文化精华,理性表达观点,形成文化意识,提升核心素养。因此,作为教学用途的语篇并非像很多教师长期认为的那样,仅仅是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载体。语篇其实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文本和学习资源。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深入研读用于教学的语篇,抓住主题,梳理内容,关注文体,分析语言,挖掘文本的育人价值,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落实课程目标。由此可见,教师对教学所用语篇的理解、分析和应用,是有效实施教学至关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说,有效的教学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教学语篇的解读,教师的语篇解读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体验的程度、认知发展的维度、情感参与的深度和学习成效的高度。由此可见,教师提高自己的语篇研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
       为了区别于语言学领域中的“语篇分析”这一学术概念,本文所讨论的针对教学的语篇分析将采用“语篇研读”这一表述。这里所说的语篇是指用于教学的不同类型的语篇,即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材料,包括口语的、书面语的,或图形、图表等多模态形式的材料,也称为教学文本或教学语篇。一般来说,语篇是作者通过选择中心内容,组织篇章结构,构建语篇意义,表达核心思想的产物;而语篇研读则是读者对语篇的意义与形式进行深层加工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具体包括对语篇的主旨、主要内容、作者意图、写作手法、语言修辞等进行深入分析与解读的过程。教学中的语篇研读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的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59)。由于英语教学中所用到的语篇有多种形式,教师需要根据特定的语篇形式,挖掘其主题,梳理其主要内容和结构特征,分析其语言特点,探寻语篇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作者意图,为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奠定基础。
      《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中首次明确了语篇是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同时明确了高中阶段的语篇类型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的文体,以及口头、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如文字、图示、歌曲、音频、视频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17)。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还要学习语篇知识,即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衔接手段等,以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学会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为此,《新课标》指出,“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因此,深入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对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59),也是新课程的需要。具体而言,教师做好语篇研读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前提,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有效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研读语篇是教师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都把用于教学的语篇当作是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载体,导致教学停留在传授和记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层面,忽略了语言承载的意义。新课程提出了主题引领和语篇依托的教学要求,使语篇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基础资源,也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平台。基于这个平台,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获取文化知识,在意义探究的过程中整合新旧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再通过分析判断、推理论证、批判评价,分辨真伪是非,汲取文化精华,涵养内在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可见,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深入研读教学语篇,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落实课程目标。
研读语篇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确定教学方法和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不论是单元教学还是课文教学都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语篇作为教学的媒介和教学内容的依托,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因此,对语篇内容的深入研读是设计有效教学目标的前提,教师只有深入分析所教语篇的主题语境、主要内容、文体结构和语言特征,才可能有针对性地总结学生的学习经验,明确学生需要理解和表达的内容和程度,从而选择合理的教学活动,确保达成教学目标。例如,语篇体裁的不同决定了其信息组织方式的不同,这就是为什么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语篇具有不同的文体结构和语言特征的原因,而教学的组织方式也会因此不同。具体而言,记叙文一般涉及场景、人物、情节和对话等内容,体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等,适合通过梳理故事要素和发展脉络,引导学生观察语言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等,讨论或再现故事的教学方式。议论文的理解则需要学生找到主要观点和支撑细节,理顺作者的思路和阐述论据的手段,因此,思维导图、讨论、分析、列举、辩论等方式可能就更加有针对性。说明文一般包含说明对象的构成要素、分类方式、实现程序、因果关系、问题解决等,教师需要通过语篇研读,发现信息的特定组织方式,从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此外,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确定之后,教师还要考虑合理有效的评价手段,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为实施有效教学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教师在语篇的研读中,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对语篇内容的把握,对语篇体裁、结构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等,都会影响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选择,因此也会影响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素养的发展。
         研读语篇是教师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主要由英语语言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教学知识与能力、课程知识及评价知识等方面构成,而这些知识和能力水平都会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语篇研读是教师缜密思考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慎重选择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基础。因此,语篇研读对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语篇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包括阅读者、教学的设计者、教学的实施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尤其重视语篇的选择,因为许多语篇富有启迪意义。如果教师自己没有深入研读,恐怕也很难引导学生去深读和细读。所以,教师自己要成为一名积极的阅读者。同时,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语篇及语用知识,了解学情,还要在语篇和教学目标、内容、评价之间建立起关联。作为教学的实施者,教师还要具有基于语篇研读,组织学生开展意义探究活动、观察课堂互动效果、提供反馈的能力。在意义探究的过程中,很多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面对各种课堂状况,教师需要作出及时的反应和反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充足的课前准备,还需要有相应的语言交互能力、评价能力和一定的文化底蕴。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策略指导等素养。教师只有不断增强语篇教学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综上所述,语篇研读既是落实新课程目标要求的需要,也是帮助教师抓住主题语境、分析文体特征、梳理逻辑结构、把握教学内容的抓手;既为引导学生开展主题意义探究、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获取文化知识奠定基础,也为教师设计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可见,语篇研读是教师丰富自身专业知识、体现专业意识、增进教学效果、提升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如何做好语篇研读
          我国语言学界在语篇分析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著作,但多数研究都是针对语篇本体进行的,其成果尚未在外语教学领域得到充分转化和应用。近年,一些从事语言教育研究的学者和教师,根据外语教育的需要,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针对教学语篇的分析方法。比如张文华、柳伟(2010)提出了从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面解读文本的思路,即从对文本的文字信息处理,过渡到深层含义的文学性解读和文化性意义的建构。张秋会、王蔷(2016)提出从主题、内容、文体、语言和作者五个角度进行文本解读。也有教师从教学设计的视角,提出通过解读文本结构、特征、细节和逻辑的具体方法,把阅读文本有效地转化为阅读教学活动(陈卫兵 2016)。还有教师进一步提炼文本阅读的有效途径,总结出了“感知—理解—创造”三步法文本解读思路(高春梅 2016)。还有教师提出深度挖掘文本的方法,通过设计不同深度的问题来实现对文本表层和深层的评价性理解、文本结构分析、词汇学习运用活动和经典句子赏析(赵晓华2015)。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教师要深入研读语篇,把握好教学的核心内容,并推荐教师从尝试回答what、why和how这三个问题入手,开展语篇研读。这三个问题首先关注语篇“写了什么”或“说了什么”,从而把握语篇的基本意义,包括主题和基本内容,梳理语篇的知识结构。第二,聚焦作者或说话人“为什么写”或“为什么说”,即作者或说话人希望传递什么观点、引发何种思考或价值观讨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语篇学习中学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三,反观语篇“是怎样写的”或“如何组织的”,即文章是如何围绕主旨组织和安排素材的,重点关注语篇的文体形式、内在信息和观点的逻辑关联,如果是多模态语篇,还需要分析说话人或旁白的语调语气,图片或视频内容与声音或文字的关系等。对语篇意义和结构的解读角度和深度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生活阅历、专业基础、认知方式和教师在与文本互动中的探究及创造精神。因此,每位教师和学生都可能会基于个人的文化背景、知识基础和生活经历给出不同的解读。
          语篇研读与教学设计的联系
         语篇研读与教学设计有什么联系?又如何为教学设计服务?其实,我们在语篇研读中所回答的三个问题与教学设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
        1) 基于对【what】的研读,教师要考虑学生对主题信息的梳理和整合情况,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建立起知识之间的逻辑,以及知识与语言之间的有机关联,从而为学生内化知识和实现连贯表达奠定基础;
        2) 基于对【how】的研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的文体特征、语义衔接和信息组织方式,同时探寻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和语言特点,从而为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实现结构性表达提供支持;
        3) 基于对【why】的研读,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基于主题,分析论证和批判评价语篇传递的价值及其背后的意义,从而生成对主题新的认知和态度。联系自我和实际生活,提出并论证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为理性表达观点和态度作好铺垫。进一步引导学生 树立创新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推动知行合一。
        具体而言,在研读what 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明确了语篇的主题和主旨,确定了语篇的主要观点和重要细节,梳理出基于主题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围绕学生在语篇学习中要解决的问题,找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创设出合理的主题情境,并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语言铺垫,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同样,基于对语篇内容的梳理和分析,教师可以设计引导学生获取主要信息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信息之间的逻辑关联,并将语言与内容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建构基于主题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内化语言和内容、有逻辑地进行连贯表达奠定基础。
         在研读了how问题之后,教师明确了语篇的文体和体裁、文字与插图的关系、篇章结构、段落之间的关系、段落内部句子之间的关系、重要的句式和语法结构等,继而围绕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展开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分析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内在衔接,探寻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和语法的表意功能等,帮助学生学习语篇知识,丰富词汇知识,体会语法的语用意义。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针对语篇文体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行说和写的输出性活动提供支持。
         在研读了why的问题后,教师明确了语篇的写作目的、作者态度和创作意图等,从而可以组织较深层次的主题讨论和扩展活动,如基于主题分析论证观点,批判评价文字背后传递的价值,帮助学生形成对主题新的认知和态度,引导学生联系自我和实际生活,通过改编、表演、辩论、创作等产出性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理性并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推动知行合一。
          what、why和how三个维度清晰地梳理了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抓住了描写性文体的特征,关注了描写性语言表达,重点标注出了学生应学会的描述性语言。教师3还基于对语篇内容的分析,提炼出本课的第二个重点,即如何作出并遵守新年承诺或决心的问题,从而产生育人价值。此外,教师还梳理出了文章的知识结构图,在不同信息之间建立了关联,帮助学生形成了对美国新年庆典的认知。
          教师3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主题意义和主要内容展开,目标之间呈逻辑递进关系。从获取梳理新年庆典活动信息到基于特定情境内化运用所获信息和语言进行表达,再到分析判断“新年承诺或决心”的表达方式和难以坚持“承诺或决心”的原因,学生经过推理论证加深了对“承诺或决心”的理解,最后联系个人生活,生成对坚持“新年承诺或决心”的重要性的认知,并思考实现的途径和办法。这些目标体现了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整合发展,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观测、可操作、可检测。
          从以上三个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语篇研读的方式会直接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从而影响教师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也因此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及成效。因此,深入研读语篇是落实《新课标》的需要,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前提,也是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的具体体现。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对语篇的研读,没有唯一标准,这取决于教师个人的阅读量、兴趣、知识积累、修养,以及自身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水平等。因此,教师要坚持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此外,语篇研读要注意避免与主题和内容无关的主观评价,同时还要注意避免过度解读,因为研读语篇的目的不是为了研读而研读,而是为了把握教学的主线和重点,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理性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体现新知识建构和新认知发展,提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问题解决思路,实现学生语言和心智的同步发展,促进良好品格和价值观的形成。